close

往事並不如煙

資料來源:郭騰尹的幸福天空

 

上課時,有些學員會分享過去生活中的苦難,有些是創業時被合夥人欺騙的慘痛經驗,有些是在婚姻中暴力的折磨,甚至小時候與家人出遊時不甚走失的驚惶,這些都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,讓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掙紮不已,雖然早已事過境遷,但是每觸及那層記憶時,一切的感覺又會被喚醒,我們很怕再一次受到傷害,於是我們努力的防衛自己,不敢接受別人的愛與關心,也不願離開自己所搭建的城池。


我們的大腦與電腦都有儲存的功能,都能將所有訊息有所記錄,只是電腦我們有權利去決定要不要存檔,而大腦卻是無意識的全盤接收,不論是好的感覺或是不好的感覺,那些你越刻意想要遺忘的事,它反而佔有最鮮明的位置。電腦裡一些不好的程式或檔案,我可以丟到資源回收桶再把它完全刪除,但是大腦裡對所有的記憶只能淡化,無法做到淡忘,過去我們常說「往事如煙」,如煙一般消失無蹤,其實「往事並不如煙」才是真實的人生寫照。


人與人的交往,不論是夫妻之間、親子之間、或是上司對下屬、系統領導人對下線,所有的關係好壞。都建立在這些「往事」上,每個相處的片刻都成為腦海中的往事,我們會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,在心中留下好的印象或不好的印象,但是別人也同樣的會從我們散發的感覺與行為中,接收到對我們的認知與評價,它可能可以因一句話而讓團隊奮起,卻也可能因為一句無心的話,造成永遠難以抹去的傷害,尤其是對我們周圍最親近的人。


有一個男子,一直想要改變自己的壞脾氣,於是他去請教一位禪師,希望禪師能指點他一條正確的路。禪師明白原委後,就給了男子一大包的釘子,要求他每次感覺自己情緒失控亂罵人時,就把一根釘子釘在門口的木柱上。第一天,這位男子在木柱上釘了37顆釘子。


如此的自我察覺讓男子慢慢的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,數個星期後,木柱上的釘子數量明顯的少了許多,男子到了後期發現,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在門口木柱上釘釘子要容易多了,這個男子終於調伏了自己。


男子將自己的進步告訴了禪師,禪師又給了他下一步的功課:「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,就可以從木柱上拔掉一顆過去所釘上的釘子。」男子回到家後,仍然努力的精進,一段時間後,木柱上所有的釘子都被拔除掉了,他又將自己的成果告訴了禪師。這時禪師細細的撫摸那曾經有過無數釘孔的木柱說:「過去這段時間,你做的非常好,但是你看看那些釘後留下的釘孔,都是你在憤怒後所留下的痕跡,這個木柱也非原來的木柱,這就像當你在對人發脾氣時,也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這些如釘孔般的傷痕,別人可以包容或是不計較,或者你事後可以說無數次的對不起,但是那痛的記憶是永遠無法抹滅的。」


我希望這個故事可以提醒每一個人的說話與用詞,在任何場合,對任何一個人,都要表達良好的善意,此舉並非要我們漠視紀律或是縱容犯錯,而是要能有警覺的拿掉那些有害的字句,拿掉那些情緒性的妄斷,甚至互相挑釁後拳頭相向的野蠻行為,這些都是團隊經營者應該具備的素養以及整合眾人的能力。


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人生的一種修鍊,【EQ】一書的作者丹尼爾
高曼就曾經說過,一個人的成功,80%是靠EQ(情緒商數)而非IQ(智力商數),憤怒本身是無害的,無法控制的憤怒像火山爆發一樣,會毀壞人們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園。但懂得善用憤怒,卻可以激勵自己永不服輸,可以激勵團隊同仇敵慨,許多人生的奇蹟都是在憤怒的刺激下所造成的。


我們情緒的出口不太敢對陌生人發洩,反而會對身邊最親近的人,這些人彷彿成為我們的替罪羊。家是我們最溫暖的依靠,家也可能是最傷我們的所在,我們在外會壓抑它的爆發,卻可能在家裡對家人藉題發揮、小題大作。當我們宣洩完畢後,卻不料家人早已千瘡百孔,你一覺醒來,朝陽依舊燦爛,那身旁的家人卻可能淚沾衣襟,獨自面對那被釘子釘過的傷口,即使多年過後,那一幕幕的畫面依舊會被某些事喚起,所有的痛與不解,都如同昨日一般。


當我們相信「往事並不如煙」時,今天所有的發生也一樣也成為明日的往事,我希望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有許多美好的往事,可以在多年後一起回味。對公司的員工而言,我們可以在退休後的聚會時,大家一起享受那打拼的百種滋味;對我的妻子而言,年老時可以躺在搖椅上一起回憶我寫的日記,細數每個珍貴的時光;對我的孩子而言,我也希望她們所保有的是父母親對她們最完整的愛!這些美好的往事是我能給她們最好的禮物。


多給人信心、多給人鼓勵、多給人力量,這是我願意隨時提醒自己的事,這些話就像是在念幼稚園時,老師給我們貼了「好寶寶」的貼紙一樣,它不再是讓我們身心痛苦的釘子,而是越多越好的人生彩繪。一句對別人有益的話,一句多看別人優點的話,一句發自內心關懷的話,都有著無窮的魔力,在「往事並不如煙」的定理下,它會讓我們越來越積極、越來越感覺到真正的富有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even晨曦 的頭像
    Steven晨曦

    Wang Steven晨曦的部落格

    Steven晨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